中新網11月4日電 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發了張強的署名新成屋文章《解決政策執行中的“堰塞湖”問題》。文章稱,剋服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嚴行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堰塞湖”現象,成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挑戰。
  文章稱,加快建立政府主導,覆蓋全民、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我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不斷創新和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確保國家這一重要戰略能夠從國務院到部門、從中央到地方得以順利、高效執行,剋服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嚴預防癌症行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堰塞湖”現象,成為當前不容忽視的重要挑戰。
  文章指出,基層政府大室內設計都主導了公共服務需求測度、預算制定、服務供給、質量控制等全過程,依然無法擺脫“上面千條線、下麵一根針”的格局。尤其在農村社區,往往是數千人的行政村只有幾名村幹部,執行各類監管政策都有心無力,無以顧及質量要求高、類型構成多元的公共服務。傳統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傳統的工作機制和運行手段已經成為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的障礙,這些都成為當前面臨的現實挑戰。
  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文章指出,一方面要創新基層公共治理體制,建設多主體參與的公共服務體制,實現公共服務供給過程的科學化、民主化;另長灘島一方面還要利用技術創新,實現多主體之間的實時信息互動,增強公共政策執行力。
  在體制上,要探索建立基於社區的多中心社會服務體制。在現實中構建一個社區多中心公共服務框架,與傳統的服務遞送模式不同之處就在於建立一個公共平臺,除了傳統的政府管理者之外,要銀行利率有效引入社會服務提供者以及相關的外部社會組織,培育社區本身的社會組織,還要帶動原來的房產擁有或管理者、居民本身一起,作為多元的參與主體運用公共權力,通過平等的溝通、協商、談判、合作的方式,自發地組織起來採取集體行動,以解決共同問題,實現社區利益最大化。
  在社區公共治理的體制創新基礎上,還需要解決實際運行難題。當前寬帶化、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社交網絡、雲計算以及信息終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這就意味著,可以利用大數據建立新型的公共服務信息管理系統。
  文章還指出,在傳統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中,由於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之間信息化建設的進度不同、水平不同、數據規範不同、開發語言不同,導致部門與部門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系統難以進行數據交換,產生了信息化建設的“孤島效應”,難以支持新型的多中心體制運行。而在大數據應用中,可以通過提供一種標準化的用於數據源異構、網絡異構環境下,兩個或多個數據源之間的自動化和無需人工干預的點對點、一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的大數據業務流快速傳輸通道,解決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系統異構、語言不統一、數據無法實時交互的問題,實現各系統數據實時交換,建設業務統一、上下互通、全面覆蓋的標準化公共服務網絡平臺。
  文章稱,這一新型的公共服務信息系統首先促動公共服務體制由原有的“單一行政化”向“多中心治理”的結構轉型。其次,這一新型系統會大力推動公共服務業務由“公制化”向“個性化”的導向轉型。再次,這一新型系統的應用將進一步強化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由“行政總結型”向“客戶滿意度”的標準轉型。
  綜上所述,只有經過上述的體制、機制與技術層面的融合創新,才能夠有效剋服原有的公共政策執行難題,確保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服務型政府的全面建立和高效運行,切實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和供給體系,促進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顯著提高。  (原標題:分析稱建設服務型政府需剋服政策“堰塞湖”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k84vkns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